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海外华人养老方式多样化 “回国养老”渐行渐热
2014-11-05 10:29:54   来源:   评论:0 点击:

随着海外华人新移民的增多,以及第一、二代华人逐渐步入中老年,华人怎样防老,如何养老成为迫切关注的话题。“以房养老”、“储蓄养老”、“回国养老” 是多数海外华人正在抉择的三大养老方式。海外华人需要从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幸福指数、生活习惯、性格、与子女(儿媳或女婿)之间的和睦程度等方面做出评估,这样才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在小编看来,所有的这些都降低不了“回国养老”适用于海外华人的可行性。根据社会整体现状与部分海外华人生活现状,选择“回国养老”理由多多。




  随着海外华人新移民的增多,以及第一、二代华人逐渐步入中老年,华人怎样防老,如何养老成为迫切关注的话题。“以房养老”、“储蓄养老”、“回国养老” 是多数海外华人正在抉择的三大养老方式。海外华人需要从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幸福指数、生活习惯、性格、与子女(儿媳或女婿)之间的和睦程度等方面做出评估,这样才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养老方式。在小编看来,所有的这些都降低不了“回国养老”适用于海外华人的可行性。根据社会整体现状与部分海外华人生活现状,选择“回国养老”理由多多。

  理由一:落叶归根情最深 故乡“风景”最美

  对祖国有深深的眷恋当属第一代海外移民,而实际上故乡和祖国也确实是他们远游回归的最终驿站。他们往往不是专业人士,没有国外大学文凭,外语也不是很好,在国外总没有归属感。尤其是退休后,身边的华人朋友不多,外国朋友又相交不深,第一代移民的孤独感就更为强烈。

  调查发现,有意在中国买房的北美华人中,以第一代移民所占比例最高,反映出“落叶归根”的传统观念依然左右着他们的思想。在加拿大打拼多年的孙世兴老人回到中国后激动地说:“人老了,就想回来。咱们政府的政策好,经济发展快,社会又稳定,生活变得很方便。”

  今年83岁的张秀娥是瑞典华人,几年前她捐出40多万元退休金,在浙江宁波市鄞州区洞桥镇鱼山头村建起一座颐养院。宁波镇海出生的张秀娥8岁时就去往瑞典并安家落户。10多年前开始在瑞典领取政府颁发的养老金。不过,儿孙满堂的生活并没有让她继续留在瑞典。随着年龄的增大,“落叶归根”的念头越来越强烈,最终驱使她回来建了这所养老院。“这样既可以帮助家乡那些生活贫困的老人,还可以让那些想回国养老的老人有地方可住。”

  在巴西住了20多年的王先生表示,每天刷新闻看的都是“中国新闻”,国内有什么新鲜事,都能第一时间知道,越是知道,就越想“回家”。另外,可口的家乡饭菜,亲切的乡音乡情,甚至随时都可以凑成一桌的麻将牌友……这样的晚年生活,在国外是很难享受到的。

  理由二:归侨侨眷空巢家庭问题多 年迈父母需照料

  相比中国大多数因儿女进城务工留守家中的老人,海外华人的父母拥有更宽裕的物质生活,居豪宅,穿金戴银;而在精神生活上,他们却比国内的空巢老人距离儿女们更远,更为孤独。

  对很多空巢父母来说,平日生活最大的乐趣就是子女从海外打来电话。由于很多空巢父母在家整天形影相吊、生活孤单,加之思念远方的子女,往往心情抑郁、寂寞难遣,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调查显示,只有73.7%的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基本自理能力。排名“完全不能独立”的前三位分别是:上下楼梯、平地行走45米、如厕。仔细想想,回国养老,解决了双向空巢问题,还能尽子女应尽的孝道,不能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时才悔悟。

  贵州出生的刘伟于1985年和妻子跟随思家心切的岳母到了日本,并在日本定居。刘伟靠帮人开货车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尽管如此,出国第一年,他依然设法筹钱,两次回家探望老人。刘伟说,他每次探亲离开时,母子总是难舍难分。临行前,他总是让妈妈不要送,但她坚持要送,他每次回首,总会看见母亲在慢慢地往前走,泪眼汪汪地挥手道别。每每想起这些情景,他就很内疚,回国照顾老人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今年5月,刘伟偶尔得知老人又生病了,而且还住了院,他焦急不已,和家中妻女商量后,毅然决定放下事业,回国照顾老人。6月底,刘伟回到母亲身边,家里又恢复了笑声。“我其实很希望孩子能回到身边,但又开不了这个口。”倪婆婆说,儿子回来后,她睡得踏实多了。街坊李女士也说,自从刘伟回家后,婆婆的精神状态好多了。目前,刘伟正在办理身份证及户口事宜,他说,养儿为防老,如果自己连母亲都无法照顾,心里会很不安,如今老人年纪越来越大,他会一直陪在老人身边。

  理由三:国内生活质量不输海外 国家经济形势是保障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有的大城市生活条件已经不下于欧美发达国家。一些华人移民在海外住久了,步入晚年时思前想后,还是觉得住在人气旺盛、熙熙攘攘的中国更加心情愉快。和海外不相上下的生活条件加上原本就熟悉亲切的文化氛围,无形中会使他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一大截,故而回来安度晚年的吸引力越来越大。

  从辛辛那提回来的施女士表示,10年前,她的华人朋友中几乎没人想退休后回中国,但这些年大家都开始琢磨回国养老。“如今,中国国内大城市生活很舒服,吃住条件和国外没有什么差别,而且生活习惯还更适应。”她笑着说。

  养老既离不了骨肉亲情的牵扯,也脱不开经济因素的左右。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攀升,那些想着退休后回中国落叶归根的海外华人,有的已开始把钱折算成人民币存到中国以求保值升值。

  美国华人梁女士每月固定将收入的一部分寄回中国,经过这两年的人民币升值,若兑换美元,等于多了一笔额外收益。她说,虽然中国的储蓄利率不高,但人民币升值能弥补不足。梁女士是众多打算回到中国定居者中的一个,虽距退休年龄还有十多年,但她认为,现在就应做好长期规划。

  部分退休华人的收入不高,仅靠积蓄或政府的养老补助生活,日子并不宽裕。拿着同样多的钱,回国生活就舒服多了。施女士表示,美国的平均退休年龄是65岁,有的人到了退休年龄迫于生活压力还要继续工作。而国内的生活费用较低,完全可以提前退休,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晚年生活。

  理由四:中国政府为侨服务措施多 回国就有安居

  对于老归侨、新归侨和即将回国的华侨华人,“老有所依”都是他们最热切的期待,对此,中国政府部门也给出了积极回应。近年来,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各地华侨农场积极谋发展,这里的归侨侨眷日子过得越来越有味儿。媒体报道,有关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华侨农场侨民安居乐业、产业结构优化、整体发展加快的好消息频频传来。

  让归侨老人早日住进舒适的住房,是他们一直都在牵挂的大事。长期居住危房,一直困扰着老归侨。而令人欣喜的是,各地侨乡政府正不遗余力将归侨的“住房梦”变成现实。日前,广东省侨办调研组到深圳调研华侨农场危房改造工作。一段时间内,这都会成为侨办的中心任务。

  广西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在安置归侨方面做得最为突出,它由早先的国营武鸣华侨农场脱胎而成,是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陈玉妹在1962年跟随父母回国定居到这里。“回来之后住的是瓦房,条件差,一家好几口人挤在瓦房里,一住就是几十年。”说起以前,陈玉妹感慨不已。而现在陈玉妹的住房从小平房变成了 104平方米的现代化住宅。摇身一变,她成了“城里人”。白天她从儿子的哈密瓜地里帮忙回来,晚上还要教小区的邻居跳印尼舞,日子别提多乐了。

  这样的措施保障了归侨的安居梦,虽说不能惠及所有,但对于海外华人也能从内心获得宽慰,起码政府为侨服务的态度和措施都非常值得赞赏。其实政府做的远远不止这些。暖侨、侨爱、收集空巢老人心愿、支援侨乡教育等都是惠及民生的好事。看到这里,难道不觉得回国养老、与父母儿女常伴、和家乡美景共眠是一种幸福吗?

相关热词搜索:海外华人 方式

上一篇:新型城镇化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案例分析
下一篇:养老地产的商业模式,成熟还需15年?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