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2014中国养老产业显现五大趋势
2015-02-02 16:42: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2014年的老年产业发展开始告别青黄不接的发展阶段,呈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并正形成细分市场、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养老基地建设迅速、外资全面进入、投资并购积极踊跃等五大趋势



  2014年的老年产业发展开始告别青黄不接的发展阶段,呈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并正形成细分市场、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养老基地建设迅速、外资全面进入、投资并购积极踊跃等五大趋势

  2014中国养老产业显现五大趋势

  中国养老记者 郭莉

  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正在不断加深,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吸引着全球的眼光。仅老年护理服务和生活照料领域,到2020年潜在市场规模就将超过5000亿元。2014年,养老产业当之无愧于国内最热门的产业之一,各路资本跃跃欲试,试图从中分一杯羹。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老龄人口已经突破2亿,形成了一个极富潜力的老年消费市场。首先,庞大的老年群体以及未来数十年不断增长的趋势,决定了老年人消费群体将支撑起一个庞大的老龄产业市场;其次,我国老年人的购买力总和也相当可观。有机构做过调查,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存在着一批占当地老年人口总数6%以上的中高收入老年群体,这些老年人认为现在不管是居住条件还是养老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养老需求,具有潜在的消费欲望;第三,在政策不断推出、经济发展稳定、收入和生活水平提高等综合作用下,相当部分老人的消费观念突破了传统的老年消费,他们在美容、服装、营养、健身娱乐、旅游休闲、金融保险、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意识加强,成为推动老年市场发展的主力军。

  在这种情况下,2014年的老年产业发展开始告别青黄不接的发展阶段,呈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并正形成细分市场、社会资本大量进入、养老基地建设迅速、外资全面进入、投资并购积极踊跃等五大趋势。

  产业发展多元化,细分市场正在形成

  今年的养老市场热闹非凡,险资、地产商、基金以及医疗类产业资本的进入,使得这个产业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市场也趋于细分化,出现了老年用品、老年公寓、老年护理、老年疗养、老年娱乐、教育等多种养老服务及配套服务业,部分项目开始市场化进行成本运作,养老产业正在向产业化方向良性发展。

  由于地产商和医疗上市公司、险资的进入,养老地产市场发展开始趋于良性,部分项目落地且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可期。今年启动或落地的养老项目,基本做到了适老化需求,很多开发商已经开始转变观念,从过去的赚快钱开始转向慢收益,部分开发商还根据老人对居住条件的不同需求,开发了不同的项目。比如青岛新华锦国际颐养中心,引进日式颐养服务模式和理念,在打造高端老年颐养公寓的同时,更加注重服务的打造;再如万科幸福汇,项目内一小部分采用适老化设计的住宅出售,1.2万平米老年公寓“活跃长者之家“为自持。

  2008年,乐成集团与北京双井街道办事处合作,在小区内开设供老人消费的小餐厅,提供适老化营养套餐,由于消费群体尚未成熟,远达不到规模效应,乐成进行的这次富有前瞻性的社区助老服务最终以失败告终。6年后的2014年,不仅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兰州、武汉等城市均出现了相对成熟的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机构,尤其是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地,以及一些酒店、餐饮、家政服务企业的加入,一个以社区服务中心为核心,以社区医院、调解中心、敬老院、托老所、老年娱乐中心、婚介所和家政服务中心为依托,以志愿者为补充的助老服务体系正在形成。

  从市场细分来看,近年来,随着医疗市场的不断松绑,老年医疗和护理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已经出现了专业的老年医院,并针对护理人群开始出现细分,比如开始萌芽的针对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院;针对植物老人的托养中心等细分机构的出现。这些机构由于定位精准,商业模式清晰,比较容易盈利。

  同样,随着那些经济条件较好、追求精神需求的老人加入,掀起了对体育保健、教育、休闲、旅游等方面的需求,与此相对应的,市场上开始出现了细分的老年装修企业、老年体育保健企业、老年函授课程以及老年产品开发等,以丰富老人的保健、求知、娱乐需求。

  社会资本大量进入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力度最大的当属土地供应、金融服务等领域。

  养老服务业不同于其他实业,它的前期投入较多、专业人才需求大、回报周期也比较长,但与之相悖的是,现阶段老年人的实际消费支付能力有限,这种现实造成了进入这个领域的社会资本以大资本居多,企业的逐利性也较强。

  房企和险资扎堆进入自不必说,今年以来,医疗类基金和上市公司、大型电商、传统安防、制造企业转型进入者也不算少,这些资金进入多和政策出台与当下经济形势密切相关。比如随着医疗政策不断松绑以及国家对公立医院规模扩张的一些限制,惠及了养老产业,以复星为首的企业开始了公私合营的复星养老医院建设。再如沈阳蔚蓝打造的听雨观澜林溪公馆,定位于私人医生服务养老社区,内部配套的蓝卡私人医生服务是其吸引客户的最大亮点。

  医疗资源的紧缺以及企业降低成本的需求,使得大健康市场在今年开始爆发式发展。移动医疗当属其中佼佼者,多个项目获得风险投资,部分企业开始找到了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大健康产业主要投资主力有三路:药企转型、投资基金和IT巨头,偏重三条产业链:一是传统的以医疗机构为主题的医疗产业和以药品为主的医药工业;二是以保健食品、药妆、功能性日用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主要以传统中药企业为主;二是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疾病康复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

  因为产业轮廓逐渐清晰,一向嗅觉敏锐的PE也开始进入大健康产业。仅10月就有9只明确投资于医疗健康产业的基金成立,如浙江永强并购基金(有限合伙)、三江资本生物和医疗健康产业基金等,尤其是三江资本此基金主要面向初期和成长早期阶段项目。一些地方也开始成立产业基金,如中国长寿产业基金。

  不久前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重点提出并将大力推广的PPP模式,也为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开辟了一条新路。对欲将进入养老产业的社会资本来说,会有更多的选择。

  养老基地建设迅速

  近年来,有关养老基地建设的新闻,最醒目的是两方面:一个是养老基地建设踊跃,政府和企业都积极投入;另一个是间或出现某地大型养老基地搁浅或盈利艰难的消息。一方面新项目不断呈现,另一方面在建或建成项目不能持续盈利。

  就今年而言,新的养老基地不可谓不多。主要有三种:国家级的示范基地,最典型的如“国家智能化养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多个地区的项目获得批准,主打“智能”牌;第二种是地方政府自己建设的示范基地,如不久前刚刚揭牌的珠海市养老服务示范培训基地,这是珠海政府今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第三种为企业自己打造的示范基地,比如修正药业新建的贵阳养老基地。

  一直以来,中国的养老基地建设被冠上“以养老之名,行圈地之实”。最典型也是最早的,当如民政部批准的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爱晚项目。这个总投资数百亿的项目从5年前开始建设之初就饱受争议。此后不断有此类基地出现,大多开发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不管概念多么好,基本都只能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配套设施,缺乏后期专业养老所必须的管理、经营。

  参照国际经验,笔者比较认同“养老基地倾向于小而精”的发展模式。结合中国国情,养老服务刚刚处于发展期,能够提供高品质服务的机构聊聊无几,全国遍地开花的养老基地建设,必将面临着配套的品质服务和机构欠缺。再加上很多基地动辄上千或数千亩土地,并不适合开发养老地产。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比起经营项目,这些操盘者更在乎的是如何取得土地。

  今年大量推出的养老基地与往年相比,定位更加精准和清晰,即便是偏向大而全的项目,也有其侧重点,形成差异化发展。比如修正药业在贵阳兴建的养老基地,主打“生态、中药”牌,辅之以大数据作为平台支撑,未来将发展成集生态旅游、温泉疗养、健康养身和围绕生命过程的服务产业为一体的候鸟式养生养老产业基地。此外,示范效应更加凸显。比如珠海的养老服务示范基地,政府的参与使得其民生性更加突出,其所进行的有关拓展养老服务内容、创新养老服务方式方面,对于政府制定养老政策,企业探索养老服务模式均具有一定的启示和示范作用。

  不过,鉴于往年养老基地实践,以及如爱晚、金曦等企业所进行的尚未成功的盈利模式探索,这些不断涌现的养老基地如何盈利,仍然是横亘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外资全面进入

  缺口巨大的中国养老市场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的进入。政策的东风更是频频吹向这一市场,自国家政策允许外资进入后,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吸引外资。比如山东和江苏两地今年就首次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外资进入养老产业。

  下半年来,外资进入更加踊跃。法国养老企业扎堆进入,更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今年3月以来,法国排名前四的养老机构欧葆庭、奥佩阿、多缪维、高利泽纷纷采取独资或创办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中国养老市场。法国排名前四的养老机构今年扎堆进入中国,表明其已经把战场从本土搬到了万里之外的中国。

  法国之外,日本和美国的养老巨头们已经先后在国内展开了运营。比如日本长乐集团和青岛新华锦在青岛成立的养老项目;日本理爱公司和上海协通集团在上海开设了一家养老机构,日本木下养老集团和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美国养老企业进入国内也有多家公司,其中凯健已经独资或合资开展了四个项目。

  越来越多的非养老公司也把目光瞄准了中国养老市场。比如保险公司。以美亚财险、利宝保险、安联财产保险、中航安盟、三星财险、现代财险等为首的保险公司也纷纷进入中国;如医药公司,外资医院、药企也开始争夺养老市场,比如哥伦比亚医院、贝尔蒙特等;再如美、日、法、德、澳等国的养老设计公司,涌入者就更多了。

  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法国养老机构,观察他们进入的路径,基本都是同一情景,前期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观望新兴市场的法律、政策、消费意识、消费能力等,谁也摸不透条件是否成熟,犹豫是否应该进入,这时候就需要更加关注竞争对手的情况,只要有一家企业进入了中国,其他企业就会觉得这个市场肯定已经非常成熟,否则竞争对手不会轻易的进入,然后出于竞争的考虑和资本层面的推动,竞争对手会紧跟着进入,从而形成了鲶鱼效应。

  这些外资公司瞄准的大多是中国养老机构在照料或服务上的“缺失”,比如在照料失能老人方面的缺失,可以给欧葆庭这样的公司以市场空白;再如中国在养老住区设计和适老化设计方面的缺乏,给了很多产品设计公司和建筑设计公司很多商机。

  相对于前几年外资进入所造成的轰动,今年挟资金、品牌、经验等优势进入的外资巨头并没有掀起很大的波澜。鉴于之前国外养老巨头在国内的拓展所遭遇的失败和暴露的文化理念、经营观念方面的缺陷,笔者认为,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会给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土枪土炮的国内养老企业无尽的发展信心;同时也有助于调整养老的产业结构,拓展消费需求,使中国养老产业发展不断走向成熟。

  投资并购积极踊跃

  2014年养老产业的火爆还表现在投资和并购积极踊跃。

  以移动医疗为例。从国内的投资案例来看,移动医疗大多数投资均和老年群体相关,主要集中在在线医疗咨询、临床信息咨询服务、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领域。尤其是针对老人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和平台式医疗服务,投资热潮一直居高不下。

  这些被投资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充裕的发展资金,还可以得到投资方提供的资源和渠道帮助,可以快速获得公司发展所必须的攻城略地、人才、团队、产品及客户,快速发展或者实现复制。

  今年以来,国内养老企业在海外并购上,也表现出极大热情。最典型的如复星收购葡萄牙保险资产、三胞集团旗下的金鹏集团公司收购了以色列最大的养老服务公司Natali,意在整合养老产业链。

  以复星和三胞为代表的近年来发生的系列海外并购案例,是中国企业布局全球养老产业的开端。在产业发展不成熟、商业模式不完善、劳动力成本上升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市场逼迫国内的养老企业做得更专业,管理更规范,走出同质化的泥沼。当国内养老市场在产业链整合、盈利模式等探索进展缓慢时,海外并购成为一些大型养老企业产业整合的重要一步。通过并购以使得企业在最短时间内做强做大。越来越多企业通过搭建完整的养老产业链,布局与养老相关的医疗、健康、物联网等领域,实现多点盈利。

  在不远的未来,中国就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养老龙头企业,领跑者正在凸显。

  注:中国健康养老产业联盟官方微信“养老那些事儿”首发,转载请注明。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趋势 产业

上一篇:养老服务产业莫陷入“房地产思维”
下一篇:盈利模式未定 近80家品牌房企疯狂进军养老地产 路在何方?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