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市场|保健消费何以成了老人的“陷阱”
2015-12-17 11:29:02   来源:   评论:0 点击:

上海老龄化引发的养生保健消费热持续上升,但随之而来的老人消费权益保护也成了社会热点。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在处理这类投诉中发现,老年人缺少“亲情”、缺乏“关爱”而缺失“认知”,常被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与“忽悠”,这极大地损害了老年消费者的权益。

  上海老龄化引发的养生保健消费热持续上升,但随之而来的老人消费权益保护也成了社会热点。近年来市场监管部门在处理这类投诉中发现,老年人缺少“亲情”、缺乏“关爱”而缺失“认知”,常被一些不良商家利用与“忽悠”,这极大地损害了老年消费者的权益。

  一是“概念”的陷阱。颐养天年的老人们对流失的青春,特别是当年为谋生而消耗、损伤的身体十分关注,大多愿意在强身健体上花本钱。黄姓老人说,当年伤筋动骨用身体换钞票,今天用金钱换健康,是老人们共同的愿望。而一些不法经营者正是瞄准了老人的心思,在保健品消费上用混淆视听、制造概念、虚假宣传等手段,诱使老人受骗上当。他们通常邀请老人参加“冷餐会”,现场播放含有夸大功效、虚假宣传性的“科普短片”、或者邀请所谓的“某某教授”进行诊断与指导,混淆“食品”“药品”和“保健品”概念,把“保健品”当作“食品”,或当“药品”卖,达到非法牟利目的。如某7旬老先生患有严重的骨病,某天受邀请参加名头为中国力量高峰论坛国民十年受益计划发布会。发布会并不推销产品,但第二天凡留下联系方式的老人又接到通知,集体坐专车前往某餐饮中心参观并会诊,精心组织的此类活动,自然把要推销的保健品吹得天花乱坠,致使7旬老人与其他老人在雾里云中迷迷糊糊,不仅交了100元会费,还花了近8000元购买了补钙保健品。如今以产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宣传资料或专题讲座等形式,肆意虚构和夸大保健品功效,宣称保健品对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眼底黄斑病变、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老年性疾病都具有治疗功能,并通过“免费体检”“专家义诊”和“免费旅游”推销保健品,已成不法商家“常态”化手段之一。

  二是“亲情”的陷阱。调查材料显示,老人们因认“干亲”而上当受骗的开始增多。这些独居老人有较高的养老金或子女补贴的赡养费。起先,不法经营者并不强行推销产品,一声“老爸”“老妈”的称呼,一句问寒问暖中有意无意的健康咨询、治疗体验,这些很有亲和力的服务,让常年缺乏子女关心、亲情抚爱、人文关怀,终日以电视为友、孤灯只影的老人,有了相互交流、倾诉的机会。有的老人为缓解寂寞对此十分留恋与不舍,很少老人会对推销的保健产品效果产生怀疑,也不排斥花高价购买产品或附带的服务。

  三是“凭证”的陷阱。不法经营者常以“试用阶段”等名目,让老人按疗程或者月度动辄先垫付数千元数万元不等的押金,当老人发现产品没有效果时,往往退货无门。而一部分现场推销的,以白条、收据敷衍,落入“凭证”陷阱,且又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某区刘老伯在“义诊”现场按医生处方购买了近万元的保健品,拿到了一张盖有名称公章的收据,市场监管部门找不到经营者,公章的单位子虚乌有,导致无法开展取证等深入的维权工作。

  面对老年保健品消费市场,既需要市场监管部门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加大惩处力度,同样也需要社会关爱的阳光。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靠不是一句空话,除了子女应以亲情承担照顾老人义务,居委也要主动服务老人,比如了解熟悉辖区内老人数与量、性格与喜好等,因地制宜创造与提供交流的平台,满足老人颐养天年所需。(新民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陷阱 老人 保健

上一篇:北京市居家养老护理将统一持证上岗
下一篇:司法部、全国老龄办:深入开展老年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