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现象|这是怎么啦?警察扶老人都遭诬陷
2015-12-17 15:03:42   来源:   评论:0 点击:

4月12日,福建福州市上街区荷塘派出所一名警察驾警车回派出所,路遇两位受伤老人,下车查看,不料“被讹上”。次日,老人去派出所取车时,依然坚持是为了避让警车才撞伤,直到派出所调出监控视频。在证据面前,老人不得不承认是因为不想医疗费而冤枉民警。

 

  4月12日,福建福州市上街区荷塘派出所一名警察驾警车回派出所,路遇两位受伤老人,下车查看,不料“被讹上”。次日,老人去派出所取车时,依然坚持是为了避让警车才撞伤,直到派出所调出监控视频。在证据面前,老人不得不承认是因为不想医疗费而冤枉民警。(4月15日澎湃新闻网)

  警察扶老人遭诬陷:扶老反被讹为何警察也躺枪?人民网做好事反被诬陷,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报警,请警察来主持公道。但若是警察碰到了此类情况,该如何去应对呢,找另外一个警察来解围?这还真不是插科打诨的网络段子,而是真真切切让人哭笑不得的闹剧。缘何这些个“老人”有如此大的胆子,连警察也敢讹?不可否认,部分老人在事故中可能是真摔蒙了,哪还记得住事发瞬间的情形,所以他们往往会选择第一时间与其接触的人,不幸的搀扶者往往扮演着这一角色。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没撞我,干嘛要扶我”的狭隘经验思想往往会占据上风。而一些意识清醒的老人,因家里条件拮据或者是子女不孝不赡养,在摔伤的时候,自知摔的不轻,摔完后定需大量医药费。便产生了不良的念头,把罪名栽在搀扶者的头上。尤其对于警察这一类“公家人”,不讹白不讹。反正违法成本低,何不放手一博。警察尚且如此境遇,何况普通人。净化社会风气,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但至少目前可以做的是使相关的法律配备更完善,相应的处罚条例更规范,这不仅是为了不使警察背黑锅,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普通的见义勇为者。

  “老人摔倒讹诈警察”该不该“赦免”?扬子晚报:目前还没有出现过追究讹人老人的案例,如果总是这样结局,对那些不道德的人是不是一种纵容?“尊老”不能以牺牲无辜者和见义勇为者的基本权利为代价,更不能造成社会性伤害——令人人面对摔倒老人而纠结,直至出现社会性冷漠。“讹人老人”应该承担责任,但那种无原则的“尊老”,也有一定的责任。很多需要扶起的老人,因为“扶不起”“不敢扶”而失去应有的救助。如何对待“讹人老人”,有关社会公共利益。而不与个别讹人老人“计较”,无原则尊重、照顾了他们,则是对更多老人的不公,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建设法治社会的背景下,不论政府部门还是社会公众,秉持“以德代法”理念都应有一些底线原则。法律里不是有诈骗罪、敲诈罪吗?不能成为空文。

  人民网:如果没有监控视频,结果会不会又是扶老人者“有理说不清”?在社会道德呈现滑坡的当下,“好人法”虽被千呼万唤,却还是没见出台的动静。与此对应的却是,恶意讹人者常常不会受到任何现实惩处,“批评教育”难以以儆效尤,某些人难保不会产生“讹一个算一个,讹不上自己也没损失”的卑劣侥幸心理。尊老敬老是传统美德,但这不应包括对老人违法乃至犯罪无条件“赦免”。一些地方出台老人意外险,并由有政府埋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良知丧于困地”。但对那些成心找茬讹人者,该法办的还是应当法办。否则,对恶意劣行“心慈手软”,未尝不是变相纵容。

  我们怎样做老人 钱江晚报

  据《新晚报》报道,4月15日12时30分许,在哈尔滨市香坊区217路公交车上发生这样一幕: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中间位置处一名80岁左右的老汉突然起身准备关前面的车窗,为避免老汉摔倒,驾驶员对老汉进行了劝阻,老汉非但不听还与其发生争执,老汉一怒之下在公交车内脱裤子大便。

  显然,这个行为太过分了。即使你对司机有意见,也不应该污损公共环境,至少车上的乘客是无辜的。这件事情,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几天发生在浙江余姚公交车上的冲突:一名中学女生,因身体不适,没有为一老太太让座,被与其同行的两个老太太用难听的话数落了好一阵,车上的乘客都看不下去。更早些,石家庄一个老年男子,有两个乘客给他让坐他不要,非要一位女乘客给他让座,女乘客所坐的不是照顾专座,没有给他让座,该老年男子竟然一屁股坐到人家大腿上。台湾也有一老年男子因为坐到女乘客腿上而被收押的。

  因为发生的频率较高,类似出格行为就成了一个公众话题,有人用“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来概括此类现象,还包括一些老年人跌倒后讹人,幸有监控为证,老人才承认是因为不愿承担医疗费才冤枉警察。

  所有人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我们怎样做老人?上面这些事件中的老年人,是一面镜子。

  老年人的一大特点是“弱”,不是弱在身体,而是弱在思维能力。在与人发生冲突,往往以“素质”、“道德品质”来指责他人,而自己的行为是否跟“素质”、跟“道德品质”有关?如果思维能力强一点,用“素质”要求别人,也会反诸求己,或许对自己的行为会有一点约束?很多医学方面的专家都说,年轻时多动脑,勤于思考,进入老年,思维弱化、僵化的可能性就低。

  社会提倡尊老,老年人就有一个如何对待他人的尊老行为的问题,如何爱护、珍惜他人的“爱老、尊老”行为。习惯中,“尊老”和“爱幼”总是联系在一起的;“爱幼”就是对“尊老”的回报;一个良好的行为,有响应,有互动,才能持久、持续。“爱幼”也是老年人自尊的体现。人到老年,很多社会责任不用承担了,但是,跟自己有关的小环境,还是应该加以爱护的,因为这也是自爱。一些老年人在公共汽车上婉言谢绝他人的让座,是在用行动说:别看我老了,我对社会还有用。这样的老人,会让人对他特别有好感,是因为他或她特别自尊、自律、自爱,还保持着一份年轻人的活力。这样的老人,会给小环境增添一份和谐,一份宽容,让人如坐春风。

  李商隐《晚晴》一诗中,有“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两句。意思是夕照之下,万物有一种特别的美,暗喻人到晚年,体验了各种人生况味之后,更加珍惜人生。人生越是接近尾声,“晚晴”越是珍贵。珍惜“晚晴”,其实是珍惜整个人生的一个部分;珍惜“晚晴”,要从年轻时开始。

相关热词搜索:老人 现象 警察

上一篇:京津冀|张家口系列政策支持养老,力图承接京津养老服务
下一篇:【分享】2015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十大亮点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