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记者调查: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看上去很美
2015-12-30 13:39:42   来源:   评论:0 点击:

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而现状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

  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而现状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养老院不方便就医,医院里又不能养老,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如何解决这一瓶颈问题,时下,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便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记者针对这一现状和问题,也对我市的一些养老机构进行了调查和了解,也希望这种新兴的养老模式能够得到促进和发展。

  在养老机构的内部门诊看病不能走医保

  记者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到,早在几年前,郑州的一些养老机构就在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比如,住在郑州晚晴老年公寓的白先生突发脑梗,护理人员发现后,立即把他送到了晚晴老年医院。医院紧挨着老年公寓,是晚晴集团探索医养结合的成果之一。因为救治及时,老人才没留下后遗症。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提供持续性的老人照顾服务,这种养老模式非常契合老年人的需要。很多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都对这种医养结合的模式充满期待。可事实上,因医保等政策限制,即便是养老机构内有医院,很多老人仍需要在医院与养老机构之间奔波。看上去很美的养老模式,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记者采访了本溪市一些民办养老机构,他们也有自己的医务室或内部门诊,但仅限于处理老年人的常见病和一般性疾病,对重大疾病的处置还需到市内的大型医院去就诊。另外,在医务室和内部门诊开的药品不能走医保报销,要用现金。

  实现医养结合仍有障碍

  医保政策瓶颈已成为阻碍该养老模式发展的最大障碍。由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处于医院和普通养老院之间的“模糊地带”,未被纳入医疗机构范畴,老人在医院住院产生的费用可以报销,而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接受的护理、康复、医疗等服务无法享受医保报销政策,部分老人考虑到经济负担问题,还是选择长期在三甲医院“压床”。可要是把护理等费用都纳入医保,这势必又会导致医保费用过高,财政难以承担。

  “谁都不想折腾,可我们不挣钱只花钱,只能哪儿能报销就到哪儿看病。”曾在一民办养老院住过的老人姜先生如是说。这种观点得到很多住在养老院里老人的认同。

  通过采访,记者了解到,这些养老机构负责人都有类似的共识,要想医养真正融合,需要的是顶层设计的改变。

  医疗和保险部门应该通力合作打破层层壁垒

  据了解,由于我国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卫生系统管医疗,民政系统管养老。造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功能单一化,养老机构“养老不医护”,而医疗机构则是“治病不养老”,二者并不对接,给老年人的养老和医疗带来不便。正因如此,“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护理模式呼之欲出。

  现阶段,“医养结合”面临的困难还比较多。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建设和运转,涉及包括土地、编制、隶属关系、医保报销、药品管理、行业资质等诸多问题,有待破解。

  记者从民政相关部门了解到,其实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各省市,都在通过政策引导医养结合的发展。2013年,相关文件就曾提到,健全医疗保险机制,对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医保定点条件的,要及时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入住的老人按照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所以,要想解决目前医养结合的困境,需要顶层设计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打破政策壁垒,才能让这种养老模式惠及每一位老人。

  来源:网络

相关热词搜索:记者 机构

上一篇:养老规划终期评估报告出炉,基本建成“973”养老服务格局
下一篇:邹铭:“中国式养老”什么样?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