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揪心的话题——读《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
2016-08-08 16:19:09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经济社会一大热点现象。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在推动输入地与输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村社会的家庭养老产生了多重影响。

  资料图片

  改革开放以来,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成为经济社会一大热点现象。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由中西部向东部转移,在推动输入地与输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对农村社会的家庭养老产生了多重影响。

  养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即经济供养、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这三个层次既包含了生活关怀,又包括物质与精神的赡养。

  虽然时代已今非昔比,但家庭养老仍是当今农村老人最主要的养老保障方式。然而这一传统养老形式正经受着三方面的挑战:从经济因素来说,人多地少,农业收入低,既对下辈失去了吸引力,子女职业非农化又使老年人特有的种田技术与经验逐渐贬值。从文化因素来看,受市场经济与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以孝文化为基础的传统伦理规范日渐式微,逐渐动摇了家庭养老的文化基础,不敬老不养老的行为比比皆是,“父母在,不远游”的价值观念已不能束缚年轻人的发展与流动。从赡养双方来说,作为被赡养的农村老人因年龄增高导致各种养老需求不断上升,离开了子女的经济供养、生活照顾与精神慰藉,农村老人的养老将失去保障;而作为主要赡养人的子女又长期在外打工,导致老人与子女的空间距离拉大和共同生活时间的减少,使农村老人应该获得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都程度不同地受到影响,使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日渐突出,乃至演变成一个揪心的话题。

  农村留守老人是当今农村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虽然留守的原因千差万别,但这个群体存在诸多共同点,在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生理与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矛盾与困难,需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物质与精神的矛盾。经济收入是维系家庭生计的支撑,也是养老的基本保障。外出打工,虽然十分辛苦,也充满不确定性,但收入却是种田的几倍。因此,农村老人虽有强烈的情感陪护需求,向往儿孙绕膝承欢的天伦之乐,但这些精神需求在贫困面前、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这个最大公约数面前,只能压抑在心灵深处,宁可自己情感关怀缺失,也要支持成年子女外出。否则,不但自己养老的经济供养没有来源,整个家庭也会陷入困境。虽然外出打工的子女也会给老人带来种种利益资源,但代替不了情感关怀这一缺失。

  生产与生活的难题。边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边从事家务劳动,是农村留守老人的一大特征。虽体力不支仍要在田间劳作,衰老的身躯、孤单的劳作让人揪心。随着子女的长期外出,老年人不但要耕种自己的责任田,还要帮助子女打理农活。有的留守老人还要照顾若干个孙辈。虽然孙辈的陪伴有利于消解老人的孤独感,却加重了老人的劳动负担、经济负担与心理压力。

  生理与心理的障碍。从生理上说,人一旦进入老年期,劳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降低,离不开子女的照料。从心理上说,老年人容易出现消极悲观情绪,需要精神慰藉。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既是一个老问题,关系到老年人的健康与福祉;又是一个新问题,关系到能否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叶敬忠、贺聪志著的《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来源:南通网 作者:葛志华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夕阳 老人

上一篇:日媒:日本老龄化社会严重 2020年东京奥运或没必要举办
下一篇:做养老,这些常识必须弄清楚!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