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产业•现状】为给父亲养老,子女自办养老院
2014-03-24 09:06:31   来源:   评论:0 点击:

赵静霞对父亲的孝心,对其他老人的关心,对社会的爱心等,让我们深受感动,而且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

  

  为了照顾中风瘫痪的老父亲,几年来,江苏常州市民赵静霞家一共请过23个保姆,都辞职了;家人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但大多数养老院要么回绝,要么费用高得让人难以承受。赵女士和家人一咬牙筹集了300万元,自己办了一家养老院。赵女士表示,她不为盈利,就是想让像老父亲那样在其他地方“不受待见”的老人有个养老的地方。(3月21日《扬子晚报》)

  赵静霞对父亲的孝心,对其他老人的关心,对社会的爱心等,让我们深受感动,而且值得我们敬佩与学习。但在中国老龄化社会来临之际,单纯依靠一两个或者十几个、几十个“赵静霞”,依赖于其自办养老院,显然是无法解决养老问题的。

  一方面,民间力量虽然有时候很大,但必定是分散的,很难有效形成与全民老龄化抗衡的力量。拿赵静霞的养老院来说,要不是父亲养老的难题无法解决,将其逼上“绝路”,其自然是不会想到创办养老院的。即便是其倾尽了个人之力,甚至连房子都卖了,最终也不过只能同时解决100余个老人的养老问题,这相对于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养老的现实来说,无疑依然是杯水车薪的。

  另一方面,民间养老力量很难都像赵静霞一样“不为盈利”。因为相对于保持养老院正常运转的高额成本,民间创办者个体的力量,必须是有限的。如果亏本经营,时间长了肯定会难以为继。目前全国各地都有刚刚开办不久的养老院等机构,因为成本高等问题,复又关闭的事情发生。拿赵静霞所创办的养老院来说,因为其将招收对象定为“在其他地方不受待见的老人”这一群体,这意识着,其运行成本自然会比其他养老院要高。单纯凭着一腔热情,显然是很难长期坚持下去的。

  对“赵静霞式”的、子女等民间力量自办养老院,我们显然不能止于感动。

  一者,政府部门有必要像常州相关部门一样,给类似的养老院相关补贴,水电气、税收优惠等,引导并鼓励民间养老机构建设;

  二者,政府需要拿出的资金、投入更多的力量,通过直接建设、投资入股等方式,建设更多的养老院;

  三者,需要加强对相关养老机构的统一规划与管理等工作,规范其收费行为,防止养老院追求利益最大化成为商业机构;同时,需要提升养老院的专业化程序,提高服务水平,避免圈养式,甚至是捆绑、虐待老人问题的发生!

  养老是一个子女应该面对的问题,但同时也是一个国家问题、社会问题。因此,除了子女、民间力量之外,解决养老问题,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更多的全力支持!(作者 刘鹏)

  ---------------------------------------


相关热词搜索:产业

上一篇:国际视野寻找中国养老产业的盈利模式
下一篇:【精神•关怀】养老还应注重“精神关怀”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