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观点】中国或将提前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2014-07-18 14:47: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老龄社会的时间表是按照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和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赡养比进行度量的。中国在2000年达到7%和10:1,进入老龄社会;约在2025年达到14%和5:1,进入深度老龄社会;约在2040年达到21%和2:1,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超级老龄化

  老龄社会的时间表是按照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和劳动人口与老龄人口的赡养比进行度量的。中国在2000年达到7%和10:1,进入老龄社会;约在2025年达到14%和5:1,进入深度老龄社会;约在2040年达到21%和2:1,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根据实际老年赡养比研究显示,在劳动人口(15岁-59岁或15岁-64岁)中减去在校生、失业人口、低收入人口和提前退休人口之后,中国约在2007年即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出现了民工荒、养老难等社会问题。

  如果这种情况依旧,中国将可能提前十几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提前20多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

  迎接“银发经济”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现代化和买方市场关联,是人类不可避免的阶段,即“银发经济”阶段。银发经济是老龄人口消费拉动和劳动人口科技推动型社会,其发展战略是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和提高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只要做好准备,老龄人口有活力,社会就不会老化。

  要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实现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各占1/3,以便提高老龄人口的购买力,从而拉动消费和带动就业。

  目前,美国实现了这个目标,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接近这个目标。2010年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老年人中24%依赖养老金生活,20%依赖自己劳动,49%依赖家庭赡养,只有2%拥有养老资产,这导致老龄人口购买能力不强。

  在德国、日本等老龄化明显的国家,消费高峰出现在50岁-80岁人群中;在中国,因为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第一次消费高峰出现在12岁-15岁,是老龄人口消费的5倍;因缺乏首住房保障,第二次消费高峰出现在30岁,是老龄人口消费的7倍;这种扭曲的消费曲线,也扭曲了教育和就业。

  目前,我国老龄人口的购买力不足,80%的老年人无力支付房租,需要政府建设养老房产;60%的老年人无力支付高额服务费,需要社会组织提供有偿的社工服务、无偿的义工换工服务(时间银行);5%的老年人无力支付生活费,需要政府供养。

  这种状况决定,养老服务可以增加就业,但产值不高,不宜过度商业化。而通过改善老龄人口资产状况,可以改变这种状况,既带动就业,又促进老龄产业和“银发经济”的发展。

  有备而老

  老龄社会发展具有时间表,迎接“银发经济”的战略布局和准备工作,应当按照老龄社会发展的时间表,倒计时地解决问题。

  比如,目前越来越多的省市的社会养老保险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走不远了。还有很多地方的医疗保险基金出现缺口,社会已经不能再容忍大处方和欺诈医保基金的行为。这些社会现象告诉我们,中国养老金的顶层设计到了调整结构的阶段。

  可见,中国老龄化来得快,准备得有点晚,在各种制度上都缺乏顶层设计。因此,完善制度和调整结构要并行,为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的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

  只要老年人没病、有钱,老龄社会就会仍然充满生机。

  (杨燕绥,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来源:《凤凰周刊》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 观点 社会

上一篇:养老地产最新趋势模式与发展格局
下一篇:【市场】中国老年消费市场规模2020年将达3.3万亿元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