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2014养老产业投融资4大关键词
2015-01-29 17:00:41   来源:   评论:0 点击:

政策尚未落地,嗅觉灵敏的资本早已提前寻找养老投资方向


  2014养老产业投融资4大关键词

  2014年是我国养老产业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伴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今年以来,国家和地方也纷纷推出政策,分项落实《意见》各部分内容。产业资本自不必说,连一向谨慎的风险投资,今年也频频下注养老产业相关项目。

  为了回顾2014年养老产业投融资市场发展状况,本刊梳理了该领域的4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投融资架构大变阵

  以往国内养老市场的融资架构不太健康,多为国有资本,产业资本,个人投资。国有资本效率低下,个人投资规模有限,产业资本仅为有限进入,更多处于观望状态。至于优质资本的进入,也多为小规模尝试阶段,大规模投资状况极少。

  今年以来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各类资本对养老这个极富潜力的大市场更加看好,险资、房地产资金、PE/VC以及信托开始呈规模进入,挟大资金的优质资本纷纷涌入,使得养老产业的融资架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聊一聊政府基金的话题。今年以来各地政府对养老产业的热情体现在政府基金的设立上。比如苏州宣布设立全国首只养老服务业政府引导基金,规模为5000万,主要投向养老服务业;成都成立幸福养老专项基金,旨在推动成都养老产业模式进一步完善;不久前,在江西南通设立了中国长寿产业基金,该基金是基于54个中国长寿之乡和6大世界长寿之乡的深厚文化及长寿产业发展需求而设立,致力于健康和养老等产业。

  其次谈一谈险资进入话题。险资模式——险资进入养老地产,有效拓宽了养老地产的融资渠道,并拉长寿险产业链。2014年,中国人寿、平安、泰康、合众等为首的多家保险企业开始涉足养老地产领域,多以升级版养老院的形式推出。这些保险公司多采用与保险产品挂钩的地产投资模式,保险合同产生的利益用于支付社区每月的房屋租金和居家费用。一般采取全资、股权合作、股权投资、购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模式、发行类不动产投资基金产品的投资计划模式等;下游投资老年医学、护理服务等,中游投资养老社区,上游投资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临近年底,保监会又给险资们送了份好礼——正式将VC基金及拟投资VC基金的母基金纳入险资的可投资范围。

  在上述两大阵营之外,房地产资金属养老产业投资新贵,但他们侧重的方向会有所不同,投资类型也各不相同,目前进入养老地产的房地产商多以项目开发方式进入,最典型的如万科、绿城、复星。与以往不同的是,进入养老产业的地产商都不同程度地“去重”,源于养老产业链一定要轻资产运营。

  今年房地产商进入养老产业融资的另一个新变化是:由于门槛低、监管少,有限合伙的房地产PE成为很多地产商重要的融资渠道。比较常见的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有限合伙基金直接输血房企,采用“股权+债权”的夹层融资模式;第二种是“通道”模式,即设立有限合伙基金,通过银行以委托贷款形式,或通过再投资信托计划、券商资管计划等,将资金借给房企。由于融资链条越拉越长,风险也正在加大。

  “以房养老”新政推出,一向对市场嗅觉灵活的信托公司也敏锐地嗅到了商机。以房养老信托产品正逐步进军养老市场,成为分食“以房养老”的新兴力量。以“以房养老”信托为代表的养老金信托虽然在国内尚无成熟经验,但按照国外模式来看,该模式是可以兼顾养老与继承的。

  关键词二:产业资本发力

  注重于养老市场的产业投资者往往希望长期持有养老项目,以期获得持续稳定收入。2014年,产业资本集中发力养老产业。最踊跃的当属面临转型的传统产业。由于经济不景气带来的餐饮、酒店业低迷,使得大量星级酒店和高档餐饮企业转型养老。佼佼者如湘鄂情这样的上市公司,将其几家店变身为老龄康复中心。

  相较于服务水平普遍偏低的养老行业,餐饮酒店业大量优质员工的进入,可以利用他们的经验服务养老业,对养老服务的提升很有促进。

  多家上市公司也积极布局养老产业:进入者有各大药企,纷纷延长自己的产业链,利用其产品或研发优势进军养老产业;还有如光明进入健康领域,上实系重启养老产业,九州通探索“养老+医院”;随着政策的松绑,更有很多医疗企业和医院开始投资医养结合型的养老项目;移动医疗的崛起使得阿里巴巴、腾讯、苹果、谷歌等巨头也开始向这一块渗透。

  产业资本的大规模进入,预示着养老产业开始进入发展的上升通道。因为产业资本的资金来源比较稳定,且成本比较低(多为自有资本),一般来说,这类资本对于进入某一个领域比较慎重,多为自己在这一领域有很深积淀,或者该领域和其主业相关性较大,甚至部分资本还有多年的实操经验,对养老领域的投资也有着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预期,能够静心做事,大多也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产业资本的进入往往伴随着新的商业模式和融资模式的出现,比如作为产业资本的亲和源所创新的两部收费制,不失为一项创新。其收费模式为:即会员费+年费。亲和源会员制社区的运营以会员制模式未载体,通过会员制的运营构建了俱乐部式的服务模式,从而提升与保障养老服务的品质。其会员卡氛围记名会员卡和不记名会员卡。

  关键词三:国企扎堆进入

  无论是盘活闲置资产,还是投资入股养老企业,国企涉老都是今年最为耀眼的投资焦点。今年国企进入养老领域总体“行”大于“言”,明年这一格局有望持续,并加速发展。从目前来看,全国多地纷纷出台政策,鼓励国资进入养老产业,或者盘活国有闲置资产做养老。

  尤其是北京,首批国企已经拿出自有土地,准备建设32个养老机构。此外,北京市属和各委办局所属的百余家度假村、培训中心等处于亏损或闲置状态的机构,也将陆续分批改建成养老机构。国企进入涉及养老产业生产、开发、流通、服务以及相关科研、培训、保险等八大系统的国企均为协会主力,这些单位的分布领域,正好涵盖了养老服务业的整个产业链。

  养老产业是一个资源整合型行业,从投资、开发、建设到运营需要整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同时还要横向整合医护、餐饮、地产等多个行业,同时,因其具有资本密集、人力资源密集、回收期慢,兼具公益与商业等特性,需要在一些支柱领域培养大企业。而处于产业发展初期的养老产业,在技术、服务和模式方面均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这种创新只有资金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特大企业才能将承受其创新成本和风险,同时有能力将这种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

  国资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低廉的土地资源和信誉较好等因素,往往能够有效整合上下游资源,并提高协同效应,形成“强强联合”。更有利于提升养老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强的带动和示范效应。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大量涉老国企一方面为相应政策之需并寻求转型和发展,另一方面国企存量土地将成为其重要资源,进而将转化为市场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地方系的国资项目有望批量涌现,成为后续三至五年持续推进的核心力量。

  有机构预测,国资进入将改变现有养老产业生态圈,使产业发展不出现差异化发展,逐渐走向高端。未来养老市场50%以上的份额可能为其所占据。

  关键词四:VC/PE投资阶段前移

  资金匮乏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目前国内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对于轻资产的养老服务业来说,吸引社会风险投资不失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资金却断问题的途径之一。虽然养老产业具有的广阔市场前景,却少有风险投资进入,大部分VC多是出于观望状态。

  今年以来情况却发生了变化:风险投资不仅投资了诸多养老项目或者养老关联项目,而且大多处于中早期投资。如刚刚获得弘毅和高盛注资37亿元的东软熙康和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移动医疗投资今年出现了爆炸式增长。

  仅针对中老年人的健康可穿戴设备,近三年就有12期投资案例。在投资者看来,虽然由于政策、技术等种种壁垒及发展时间尚短等原因,我国的移动医疗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在短期内快速规模化。但今年和今后的两年,由于资本前期的介入,部分企业开始有余力去仔细设计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框架,预计在2021年,这个市场将得到高速发展,整个产业趋于成熟。

  从投资案例来看,这些主要集中在在线医疗咨询、临床信息咨询服务、健康管理、远程医疗等领域。尤其是针对老人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和平台式医疗服务,投资热潮一直居高不下。

  大部分项目都处于早期或中期,投资阶段出现前移。大部分被投项目多有扎根行业长期耕耘的经验,为轻资产公司,多与互联网、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相关联,或者有创新的商业手段。部分项目的可复制性较强,或者能够实现爆发式增长。与此同时,一些细分领域的项目开始得到投资人关注,部分项目刚刚萌芽便有风险投资人跟进。

  遗憾的是,虽然投资火爆,但截至目前为止,虽然有少数企业已经实现盈利,行业排名较前的部分企业销售额还能突破亿元,但将规模转化为利润还需时日,仍然没有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出现。

  养老那些事儿首发,作者:《中国养老》杂志社 记者 郭莉,转载请注明

相关热词搜索:关键词 产业

上一篇:2014养老支持政策渐成体系
下一篇:民企万凯源折戟养老产业 投资桑榆老年公寓8年未动工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