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深圳:养老产业发展要“硬件”更要“软件”
2016-08-15 11:41:31   来源:   评论:0 点击:

“十三五”期间,深圳养老要达到服务社会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养老工作法制化的目标,并形成养老行业示范标准体系。目前,深圳市在做好老龄社会规范化的同时,鼓励全社会参与并组织社团机构,如老年科协、长青老龄大学等社团组织不断导入社会创新服务模式,老年科协举办“养生之道”“老年科技者生活”等沙龙,并创办“科协杯”等各项文体赛事,丰富了老年科技工作者的精神生活。不断推出大健康科普补充知识,如老年痴呆症防治,举办介绍老年痴呆防治的迫切性、发病机理、类型、早期症状、中期和后期的临床表现、治疗策略等公益讲座。

  “十三五”期间,深圳养老要达到服务社会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养老工作法制化的目标,并形成养老行业示范标准体系。目前,深圳市在做好老龄社会规范化的同时,鼓励全社会参与并组织社团机构,如老年科协、长青老龄大学等社团组织不断导入社会创新服务模式,老年科协举办“养生之道”“老年科技者生活”等沙龙,并创办“科协杯”等各项文体赛事,丰富了老年科技工作者的精神生活。不断推出大健康科普补充知识,如老年痴呆症防治,举办介绍老年痴呆防治的迫切性、发病机理、类型、早期症状、中期和后期的临床表现、治疗策略等公益讲座。深圳老龄办、深圳市老年科协组织的老专家分为医疗组、教育组、项目组,深入深汕合作区的镇卫生所、中小学校以及工业园区开展各项帮扶行动,推出的“银龄行动”在援助汕尾的活动过程中,“盘活”了老龄群体当中的“有效资源”,“银龄行动”培育了一大批老年志愿者,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尽力为深汕帮扶行动出谋划策,以自己多年的经验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深圳市民政局正大力推进养老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相对于我国的其他城市来说,深圳仍然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但它人口老龄化的态势已经显现出来,老年人口数量正迅速增加。截至2015年12月,深圳市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总数有23万多人,占户籍总人口比重约为6.9%,60周岁以上非户籍常住老年人口总数为95万多人,全市60周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总数达119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比重约为6.6%(注:深圳市统计局2014年统计公报总人口数据为1077万,此处以1800万实际管理总人口计算)。其中福田、罗湖、南山三个相对发展较早的“老区”的常住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人口比重超过50%。预计“十三五”期间,现有的深圳户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每年将以6.52%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户籍老年人口将达到33万多人。相比其他一线城市,北京2014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2%,上海2014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28%,广州2014年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超过16%。另有不少异地到深圳投奔子女养老的“客观”数量在不断增加,再有就是目前我国放开计划生育“二孩”政策,在深圳工作的年轻人迫切需要异地的父母来深圳照顾家和带孩子,这个不可忽略的“老龄群体”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实,我国的其他大中城市也都将面临这类问题。

  深圳人口老龄化进程,既有老龄化社会的一般特征,更有其独特性

  深圳市老年科协会员张东生近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三五”期间,深圳养老要达到服务社会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养老工作法制化的目标,并形成养老行业示范标准体系。目前,深圳市在做好老龄社会规范化的同时,鼓励全社会参与并组织社团机构,如老年科协、长青老龄大学等社团组织不断导入社会创新服务模式,老年科协举办“养生之道”“老年科技者生活”等沙龙,并创办“科协杯”等各项文体赛事,丰富了老年科技工作者的精神生活。不断推出大健康科普补充知识,如老年痴呆症防治,举办介绍老年痴呆防治的迫切性、发病机理、类型、早期症状、中期和后期的临床表现、治疗策略等公益讲座。深圳老龄办、深圳市老年科协组织的老专家分为医疗组、教育组、项目组,深入深汕合作区的镇卫生所、小学中学以及工业园区开展各项帮扶行动,推出的“银龄行动”在援助汕尾的活动过程中,“盘活”了老龄群体当中的“有效资源”,“银龄行动”培育了一大批老年志愿者,通过座谈会的形式,尽力为深汕帮扶行动出谋划策,以自己多年的经验解决了不少“疑难杂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深圳市民政局正大力推进养老创新服务中心的建设,预计2020年投入使用。

  张东生说,深圳的老龄人口有其自身的特点,当年建设深圳市的工程兵,现在都有六十七八岁了,他们从内地过来深圳养老的父母也有八九十岁了。还有从内地迁过来的老人和候鸟式的临时来的老人。深圳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既有老龄化社会的一般特征,更有其独特性。

  一是人口年龄结构加速老化。根据预测,从成年型社会到老年型社会,全国平均时间为18年,但深圳大约只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就要进入老龄化,到2020年将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二是老年人口数批量膨胀,改革开放初期数十万的“拓荒牛”如今全部到了退休年龄,几乎在整齐化一的时间同时“变老”。全国各地随子女迁入深圳的养老队伍日益壮大。三是老年人口户籍严重倒挂,深圳的非户籍老年人口数量大大超过户籍老人人口数量,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4以上。四是空巢老人持续增多,因为生活习惯、待沟通等差异,也由于许多老年人的观念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不断上升。五是高龄化趋势愈发突出。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平均期望寿命已提高到80岁。毋庸置疑的是,随着社会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的提高,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将更加突出。

  深圳市政府不断出台举措 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政策体系

  深圳市政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亦不断出台举措,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规划,政府加大力度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将养老服务网络进一步建立健全。

  第一,启动并实施养老重大民生工程。2015年3月启动实施养老民生工程,总投资101.79亿元,政府投资18.66亿元(市级政府投资9.21亿元,区级政府投资9.45亿元),社会投资83.13亿元。2015年着重推进19个项目的建设,总投资8.55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66亿元 (市本级1.41亿,区级0.25亿),社会投资6.89亿元。

  第二,加大力度推进养老设施建设。在公办养老设施建设方面,市养老护理院和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址)等两个项目被列为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已于2013年底开工建设,将于2016年底建成,计划新增养老床位1100张;各区(新区)也加大力度推进区级社会福利中心的改扩建或新建;在社会养老机构建设方面,2015年已有深圳市复亚护养院等社会养老机构建成、投入运营。

  第三,加大力度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主要包括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截至2015年12月底,全市共建成社区服务中心646家、社区星光老年之家916个、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1家。目前养老护理机构还在不断增加,以满足当前的需要。

  第四,探索发展医养结合新模式。目前深圳市卫计委、市民政局正在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办老年护理院、老年病医院等医疗机构的扶持政策,支持在养老机构内部设置医疗机构,鼓励支持医院开展老年医疗。

  第五,探索异地养老新模式。按照区域联动的要求,统筹市内市外资源,加快推进异地养老项目建设。2014年6月授牌给河源·巴伐利亚·乐活庄园,这是深圳正在做的“深圳经济特区异地(河源)养老创新基地”。该项目主体施工及外部装修工程已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及运营设施设备采购。同时,深圳也在推进深汕合作区小漠镇生命健康城布局养老设施,导入较为成熟的老龄运营管理机构深度参与,深圳将由此带动周围的城市同步发展。

  对于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国家的重视及力度都很明确,首先是当地政府按实际需要理性规划、加大具有针对性的投入,为社会上愿意投入此类社会公益化项目的企业或个人打造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适应社会化发展,搭建市场化运营的平台,创造适合企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空间。

  应将现代信息科技技术应用到社会老龄化各个领域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一个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产物”,更是社会“完整”和良性发展趋势的体现,这是一个稳定发展中国家的阶段性历史成就。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历程,时间创造了人类的繁衍,而人到老年是需要时间的,在这些时间的推移中,子孙后代们用智慧保持这种稳定“生态”的持续发展。这是人在情感上祥和延续和延伸的文明体现,由此走向文明世界,也即文化和文明的传承历程。在当今世界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已经走进科技时代,或者说,自然而然地走进智能穿戴的生活中,继而更加广泛地进入社会老龄化的科技时代。当前时代的转型,符合发展中国家社会转型升级的必然,符合产业化的转型发展规律。要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按照现有的市场规律去发展、创新,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老龄化问题不是圈一块地、盖了多少平方米、多少楼房、搞个招待所或建一座宾馆就能根本解决的。过于区域性的局限将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定要有突破性的创新思路,结合国情、尊重人文习惯、形成创新特色,才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应当将现代信息科技的技术应用到社会老龄化的各个领域,将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到为老服务当中去。应用智慧养老服务形成产业链条,它的主体就是为老年人服务的机构以及不同领域的从业人员,老年人是在应用科技时代的产物、分享社会的创新成果、享受智能设备所带来的智慧化服务。必须配合高科技,将其导入社会老龄化中来。进入老龄科技化,结合高科技的导入,将流通环节打通,应该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只有导入现代科技,才能解决社会老龄化的突出矛盾,若解决问题的速度跟不上老龄化到来的速度,就会出现 “堰塞湖”“瓶颈”,解决这些问题,可使老年人的生活半径相对固定,老年人在思想理念上也会有转变,这样就能有效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老年人获取信息的方式大数据化。高调提倡老有所学,使老年人对新生事物顺利接受,对科技产品积极应用、学习。由此逐步解决老年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政策变化叠加在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系列老龄化问题。

  深圳特区发展30多年来,它的老龄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建设者们将会集体、集中地变老。当前,未富先老的局面正逐步浮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造成社会“两头热”。国家在政策和宣传上的大力支持引起社会上不少企业为老龄化盲目转型,其实,市场环境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也就是说国家也还在尝试着、准备着,有秩序的市场是规范发展的、更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是一窝蜂地转型或者说想打造一个产业链就能一蹴而就地形成。

  当前,我国对老龄化社会的研究机构少之又少,老龄化管理机构也在不断把握规律、深化发展,老年人所需要的精神层面的需求现在无法马上达到,物质层面的所需用品更是没有几个符合质量规范体系的要求,现在所有的经销商都是奔着老龄化社会这个“大市场”来的,视老年人为一个巨大的、刚性的消费群体。其实对于老年人,这里面很大程度上都应是公益性的,哪有那么多的暴利?这样下去会造成市场利益分配的混乱局面,目前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已形成态势,一定要避免这方面出现大的社会问题。

  解决老龄化问题方案的步伐要能够相对跟得上社会老龄化的步伐并与之相适应

  老龄服务业发展持续加速,以养老服务、健康服务为主的老龄服务业成为市场投资的热点。老龄房地产业市场供给走旺,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保险公司等为代表的各路资本竞相投入。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老龄产业发展还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组织发育迟缓、产业政策不明晰等诸多问题。在经济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加大对老龄产业扶持的新形势下,老龄产业作为老龄社会条件下的基础性产业、支柱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既是未来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老龄经济和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的战略选择,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理性的、持续发展的商机。

  综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发展战略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机遇,根据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总体部署,结合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对未来中国老龄产业的发展走向做以下推断。

  将出现的社会问题先行进行研究,政府跟进出台有效措施,选择试点在不断完善的同时及时进行有效的跟踪作为保障体系。养老问题是个极其复杂的社会性重大民生课题,是国策上的一个“重大工程”,要达到服务社会化、手段信息化、队伍专业化、养老工作法制化目标,并形成养老行业标准体系。怎么能真正解决好老年问题?解决方案的步伐能够相对跟得上社会老龄化的步伐并与之相适应,甚至于能够超前就更好了。现在养老的方式也挺多的,大家也都集思广益,根据具体情况,常规的有城市社区、福利中心、养老院等,农村还有一种集体组织,就是大家集中养老,还有常规居家养老,也有邻居扎堆养老、当年知青养老和老集体户养老,包括老战友养老,甚至还有一种是子女串联起来的养老方式。大家都是一个地方的老乡,有个多多少少还算熟悉的小圈子,大家一起商量如何将这个“心中的牵挂”安置好,那就是将熟悉的小圈子的父母们集中起来养老,条件好的多出点钱,盖个小楼也可以,租一个院落或者几层楼也可以,请个家乡厨师做家乡菜。有十个人就有十对父母需要照顾和安置,大家轮流过去照看,轮流值班。有事忙的或者是在国外的,打个电话就可以互通情况,大家遵守共同的行为准则,这样的养老方式,既适合我国的国情,能解决实际问题,也为国家减轻了社会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起码也缓解了社区和社会福利中心的床位压力。这样的养老方式还可以解决老年人心里的孤独感,因为这样的养老方式就是一帮“老友”在一起,可以随时将烦心的事与熟悉的老友心贴着心地唠唠。对于子女们来说,谁有空谁就去看看老人,或者轮流当值一下,避免老人没人照顾,因为雇保姆担心社会风气不好、保姆没有诚信,担心保姆会虐待老人、患老年痴呆的老年人总吃哑巴亏,等等。类似这样的养老模式,政府应当鼓励,并加大力度投入和帮扶,纳入到政府的社会养老体系当中,让老年人更便捷、更安全、更快乐地生活,提高老年人个体生命的生活质量。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发展老龄产业是必须推行和鼓励的,比如信息通讯的建设,建立包括老年人、子女及居家养老服务供应商、政府机构等老龄产业、事业发展各参与者在内的各项服务,使社会资源有层次地快速进入并且规范养老产业,总而言之,涉及到老年人的事情无小事。

  社会化的养老产业更具有市场化、产业化特点,更能够提供多样的、多元的服务,能满足更广大老年人的需求。然而,养老产业对深圳、对全国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相关载体、设施和专业人员都还很缺乏。尤其是,当前养老产业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度几乎还是空白的。于是,深圳提出发展养老产业理念后,开展了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包括养老产业的“十二五”和“十三五”两个五年规划等。今年以来,也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制度。通过这些制度设计,深圳力图调动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力量,共同把养老产业发展起来,为不同阶层的老年人提供服务。同时,在用地、用电、用水、税收等方面实行优惠,鼓励民办非企业单位和企业进入到养老产业当中来。

  解决养老问题更重要的是需要“软件”嵌入

  解决养老问题,我们谈的基本上都是“硬件”,其实更重要的是需要“软件”的嵌入,解决“软件”问题是需要在社会转型中实现的。社会在转型升级,而它的“组成部分”是企业,企业需要转型,必须跟着升级,重要的是必须跟得上“升级”。在这“双转”和“双升”的转化过程中,社会上就产生了一大部分“剩余”劳动力,这就得靠顶层制度设计和规划来指导再就业方向。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应当将“解放思想”纳入到指导职业培训当来中,我觉得国家在养老服务培训体系中,首先在护工接受培训时,应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纳入他们的教科书当中,做人做事是要讲内在的仁、义、礼、智、信,把“百善孝为先”讲给他们听,让他们深刻理解。这个课程开设是非常必要的,要把他们当成“种子”。

  在养老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看似“虚”的东西,它们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其实,我们还是有很多认识上的问题需要解决的,这里面有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亟待发挥,那就是如何嵌入“软件”。国家应当加大力度倡导“孝文化”,提倡“百善孝为先”,不间断地做各种不同形式的公益宣传,别小看这种精神的力量,这会转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现实的例子结合佛家的因果等,会给人们精神上的正能量,会解决很多认识上的问题,不要小看这些,这确实能够减轻社会的负担,解决老年人的孤独感后又会使老年人的心里感到幸福,全家人也会感觉到温馨,老年人的各项保障和服务质量会越好,更易达到社会稳定和谐。

  为老人事业和产业服务,要建立养老企业群,鼓励他们提供各类新颖、科技、温馨的养老服务。要建设大数据库,开展医养结合的远程服务和智能服务。同时,养老创新服务中心未来也将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

  在推进体制改革上,深圳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引入了公益力量加入到养老企业队伍中来。政府在产业不赚钱的项目上投入不少,鼓励老龄产业健康发展,推出优质养老产品走向市场,但养老产业不能把赚钱摆在第一位,因为服务的对象毕竟是老年人,跟老年人打交道,要有慈善之心、有公益理念。因此,相关企业家要有情怀、有标准,让社会放心。

  张东生表示,深圳正在与国际紧密接轨,并建立国际友好型城市。全社会要尊重老年人,让老年人充分享受改革和社会融合发展的成果,深圳在城市规划的公共设施当中,重点建设便于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及便于老年人行走的道路,无障碍通道是重要的设施,要纳入进城市规划的重要部分,要让身体健康或者不健康的老人都能够方便地到达想到达的地方。这将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目标之一,深圳的国际程度越来越高,文明程度将得到更大提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张孔娟访深圳市老年科协会员张东生

相关热词搜索:深圳 养老产业 硬件

上一篇:人民日报:破除社区养老瓶颈迫在眉睫
下一篇:公益|陈小旺九太极走进社区,助中老年人身心双修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