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健联盟!
首页 > 产业研究 > 正文

基本养老等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2014-03-24 09:29:14   来源:   评论:0 点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主题发言时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重点是要实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等五大任务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于2000年设立并主办,迄今已连续举办了15届,成为中国政府高层与国际商界、学术界相互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每年3月两会闭幕后的一周,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年会。“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3月22-24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本届论坛以“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为主题。本期推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亚洲开发银行行长中尾武彦、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利亚等四位论坛嘉宾与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密切相当的发言全文;把握政策方向,发展养老产业。

  基本养老等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主题发言时表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重点是要实施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等五大任务。

  以下为嘉宾发言实录: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命题,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城市化已走过了200多年的历程,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普遍达到80%左右,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报告,2011年世界城镇人口为36.3亿,中国城镇人口为6.9亿,占比为19%,报告预计,到2030年世界城镇化将达到49.8亿城镇人口,中国将达到9.7亿左右,占比将达到19.5%,中国对全球城镇人口的贡献率将超过20%,中国城镇化规模大、节奏快、影响广泛而深远。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选择备受世界瞩目,城镇化伴随着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向城镇集聚,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这样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改革开放35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用当年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0.36万亿增加到去年的56.9万亿,实际增长了25倍左右,与此同时,中国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增加到去年的7.3亿人,城镇化率从17.9%提高到53.7%,吸纳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了城乡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带来了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促进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升,成就举世公认。

  但发展过程中累积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少,比如大量的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于城市社会,城市发展模式比较粗犷,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病的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和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力等等,当前中国城镇化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再平衡和产业格局再调整,随着国内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和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加剧,城乡内部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主要依靠劳动力廉价供给,土地等资源粗放消耗,压低公共服务成本来推动城镇化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城镇化转型发展势在必行。

  推动城镇化转型发展就是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具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全面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走好这条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必须坚持“四化”同步,深入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相辅相成,必须坚持优化布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协调发展,必须坚持生态文明,节约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资源,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营运模式。必须坚持文化传承,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领土特点的美丽城镇,彰显城市的个性和特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重点是要实施五大任务:

  第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目前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中有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他们未能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城镇内部出现了新的二元结构矛盾。也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问题突出,给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一些风险隐患。要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其他常住人口,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地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

  一方面通过实施差别化的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县级城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到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市人口100万到300万的大城市的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500万的大城市的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的规模。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今年我们要求各类城镇要因地制宜的制定农业转移人口落户的具体标准,特大城市要实行居民制,并向社会公开、公布,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和他们的预期。另一方面要通过建立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与居住年限等条件挂钩,稳步推进城镇的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第二,优化城镇化的布局和形态,从城市群布局看,我国东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但持续发展的压力在加大,而中西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地区的城镇化潜力尚有待挖掘,从城市规模结构来看,部分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与资源环境综合能力的矛盾在加剧。但一些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8.5亿左右,合理引导在东中西部地区,在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布局,关系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关系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要优化提升中部地区的城市群,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群,构建两横三纵的城镇化的战略格局,依靠特大城市和大城市,通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的连接,增强城市群内部的城市和小城市产业功能、集聚功能和服务功能,把有条件的县城、重点镇、重要边境口岸发展成为中小城市。

  第三,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目前,部分城区摊大饼式的扩张,空间开发无序,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导致城镇建设粗放低效,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加重,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这既不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不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必须加快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水平,要增强城市经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强化城市产业、就业支撑,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有效预防和治理城市病。要推进创新城市、绿色城市、智能城市和人文城市的建设,全面提高城市内在品质,要完善城市治理结构,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提升城市社会的治理水平。

  第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应有之意,未来中国城镇化率即使达到70%左右,仍然将有4—5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因此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要相辅相成,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要统筹协调,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城乡统一要素市场建设,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第五,要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现行的城乡分割管理制度已经导致形成了城乡利益失衡的格局,阻碍了城镇化健康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要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及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矛盾,通过改革释放发展潜力,为新型城镇化注入活力和动力。

  女士们,先生们,在中国这样拥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可寻,我们需要认真借鉴、汲取世界各国的经验和教训,积极稳妥扎实有序的推进,我们希望国际上更多的专家学者为中国城镇化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建议,我们欢迎国际上更多的企业机构参与中国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谢谢大家!

  ---------------------------------------


相关热词搜索:公共服务 城镇 人口

上一篇:【国际•观点】政府要促进培育市场体系,划分政府和市场
下一篇:【产业•布局】我国形成四大养老产业聚集区

分享到: 收藏
评论排行